首页

Chinafoot中国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9 23:53:13 作者: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一次开创性行动 浏览量:70099

  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一次开创性行动(和音)

  同属全球南方的中国、东盟、海合会举行跨区域峰会,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一次开创性行动,表明全球南方国家正更加积极地维护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

  5月27日,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这一“前所未有的三方峰会”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全球南方崛起之际地区经济合作的一大创举。中国、东盟、海合会建立三方合作机制、加强三方伙伴关系,不仅将促进各自经济繁荣,也有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

  这是中国、东盟、海合会三方首次举行峰会。在个别大国保护主义行径破坏全球经济合作、单边主义行径威胁国际秩序稳定的当下,同属全球南方的中国、东盟、海合会举行跨区域峰会,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一次开创性行动,表明全球南方国家正更加积极地维护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总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全球约1/4,是促进开放合作的重要力量。三方加强合作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有稳固的现实基础,更顺应时代呼唤。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已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中国是海合会最大贸易伙伴,正在推进同海合会的自贸协定谈判。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三方都认识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三方坚定扩大区域开放,把三方市场充分联通起来,就能催生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显著的规模效应。东盟媒体认为,“三方结合在一起的实力可重塑全球经济态势”。

  当今世界,地缘冲突和对立对抗加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脱钩断链”和“筑墙设垒”增多,严重挤压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空间。会议通过《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三方承诺以坚定的决心,发扬包容性、可持续性、韧性和平等伙伴关系精神,联合声明强调“开辟一条团结和共同道路,迈向和平、繁荣和公正合理未来”,展现了践行多边主义、捍卫公平正义的决心。有媒体指出,峰会彰显了亚洲日益成为国际格局中的平衡力量。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方致力于同东盟、海合会国家一道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中国始终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高度评价中国担当。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三方合作不断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与会各方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都希望借新合作机制更好把握中国机遇。《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和无缝衔接的互联互通。当前,东盟十国和海合会国家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各方发展战略对接,将增强各自发展动能,提升抗风险能力。正如中方对东盟和海合会国家推出新的签证便利政策所表明的,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将推出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措施,与各方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合作是战胜共同挑战的唯一正确答案。中国、东盟、海合会建立三方合作机制,将以更加深入的开放合作、更加有为的共同担当,为三方共同发展繁荣注入强大动力,为三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人民日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周军被双开: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

平鲁区草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孙军说,该中心坚持“立草为业、草畜发展、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发展战略,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广大种草企业、养殖专业户试养高品质的肉牛,助推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173处

智能船舶1.0架构设计者、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上海市航海学会监事长陆嘉明可谓该领域的“老法师”,“早在2015年中国船级社就推出了世界首部《智能船舶规范》,其目的就是希望以高新技术手段推动船舶智能化进展,以解决船舶营运的安全问题、管理问题。”陆嘉明说。

观天鹅、赏民俗 朝阳北票第二届天鹅节启幕

这件事让一些从“达外”离职的老师老师备受鼓舞,他们开始在网络平台发布在“达外”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比如许多人因拒绝续签合同被停发工资、被扣调档案、被起诉赔偿“违约金”等。此外,向黎控制的四川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因劳务费纠纷也曾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关注。

四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为切实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不断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人民群众上得起。财政投入持续加大。2011年-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2210亿元,带动各地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2022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达到2982.2亿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6.2%,是2013年的1.8倍。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会同财政部出台了国家层面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地普遍出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并结合财政补助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确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限价,通过政府分担办园成本,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资助制度不断完善。中央财政设立资助奖补资金,引导各地从无到有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2013—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825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6551万人次。

中新教育|“00后”女孩轮椅上逐梦: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中国经济还有哪些潜力可挖、还有哪些新引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近日在接受等媒体采访时称,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他表示,制造业的智能化、产品的绿色化、经济的数字化等五方面或将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刘璐 制作 刘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